Sample Pages Preview
鼻烟壶因其选材丰富、造型多样、制作精致、玲珑秀美而被誉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而让人爱不释手。而内画鼻烟壶,除了具备上述优点以外,还须有书法、绘画等艺术的陶养,正是这些特殊优点,使之成为一门精逾鬼斧、巧夺天工的技艺。高超的内画大师们往往能在人们难以想象的鼻烟壶内,随心所欲,笔下生花,流畅顿挫,运用自如。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因在光大传承内画鼻烟壶艺术上的成就,1979年就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工艺美术大师,还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荣膺“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等;同时,由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先后光荣当选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委员,中国文联委员等,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衡水市委主委、衡水市政协副主席。从《易经》开始,中国古代传统中是道器并举,“形而上、形而下”作为哲学的概念而相互依存。王习三在光大传承内画鼻烟壶这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为提高其文化艺术含量,不断对传统内画技法进行革新而取得了开创性成果,成功推动了内画鼻烟壶的技艺并举,为冀派内画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众所周知,内画鼻烟壶是在透明或半透明的水晶、玛瑙、玻璃等器皿的内壁上,利用特制工具和特殊技法进行绘画、书写的艺术品。在那寸厘天地的小小空间里,巧笔书出字间风流,绘下世上万象,充分体现出艺术家们的灵巧、耐心、毅力和修养,从而使内画鼻烟壶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作为叶派内画的第一个外姓弟子,王习三从1958年正式拜叶晓峰、叶菶祺二位老艺人为师,在学习内画鼻烟壶艺术时,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遇。他在潜心学艺时,注重兼收并蓄各派姊妹艺术之长,努力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叶派传统的内画工具主要是竹钩笔和柳木钩笔,竹枝钩笔常用于画岩石和线条,柳枝勾笔则用于皴染着色。叶派善于用米点皴来点树叶和花草。上色时用皴法勾勒衣纹,用染法画衣饰,用擦法表现过渡色,整幅画面显得厚朴古雅。而鲁派内画用毫笔勾勒轮廓,以平涂法上色,画面具有流畅细腻、色调艳丽夺目的艺术特征。王习三深受启发,在继承叶派厚朴古雅的同时,又揉进了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把国画的皴、擦、点、染、勾、剔、撕等技法运用于内画,把内画的艺术表现力提升到一个新水准。王习三画山石用“皴”法,过渡色用“擦”法,衣服着色用“染”法,画毛发用“撕”法,运笔中快、慢、轻、重、提、按、转折、畅涩、方圆等技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将国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学艺一年间,王习三就熟练掌握了各种内画技法,这也极大鼓舞了他对内画创作题材的拓展。叶派内画从不画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