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李博生在创作感悟中写道:“盈盈拳大之间却容纳了江山明月,是小中见大的手法,也是借此隐喻胸怀。游历山河是历代文人们的喜好,江山能滤去一切历史的沉渣,它亲眼目睹了时代人生的沉浮、荣辱,却永远悠远、博大而沉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们只要融于山河,就能忘却年龄、身份;忘却荣辱;忘却幸与不幸。而这时,人最能知幸,知幸者常乐。在文化苦旅中,古人和我都在面对河山共同感悟些许什么,苏轼以写《赤壁赋》感悟人生,相隔千年,我们可谓苦旅中之同行者。”
从这段记述中,可以看出李博生对于《夜游赤壁》的偏爱,在于作品反映了他的心境,在时空的穿越中,两个文化苦旅中的同路客,有了心灵上的碰撞与共鸣。
1986年,李博生被评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无量寿佛》所得到的认同如一缕来自天堂的光芒照亮了李博生迷茫的事业前途。而照亮李博生内心的却是制作《莫道前途无知己》和《夜游赤壁》带给自己的幡然醒悟。
这次凤凰涅槃般的经历让李博生获得了重生,他不但得到了期待太久的价值认同,也找回了自己原有的信心和追求创新的方向——用文化概念介入玉雕创作,结合材料特性和工艺特色来探求玉的真谛和内涵。他说:“凡刺激我,并让我有所感悟的东西,我就会把这种感悟移植到玉雕创作中去,借此达到我和欣赏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所以,我觉得玉雕设计与制作中更多需要一个代表时代特色的主观意念表达和个体的感悟,需要一些个性的东西,而不再需要那些大量的、共性而雷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