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首饰按其材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类的有贵金属(金、银、铂族)、贱金属(铜、铁、铝等)和高熔点金属(钛、铌、钽、钴等),非金属类有宝石类或其他。首饰的定义,宽者如汉代,冠冕镜栉脂粉,皆可以算进里边;窄者如宋,仅限于“头面”范围之内。本文讨论的清宫首饰,是指头饰、耳饰、项饰、手饰、佩饰等的统称,按古代传统一般可分为金银与珠翠两大类。金银类由金银匠制作,钗和簪是大宗,工夫在于团结镂巧使其精细;珠翠类由珠翠匠制作,手艺是结珠铺翠。清宫首饰,集材质、工艺、艺术之美三者于一身,蕴含着丰富的吉祥文化理念。
一 丰富多彩的清宫首饰
首饰是一种有着古老历史的装饰工艺品。古时人们为了装饰、辟邪,或是祈求神灵的庇佑,就开始佩戴首饰,并以之区分地位。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其佩戴的作用和意义也得到延伸。
首饰中的发饰由需约发的饰物发展而来,笄为固定发髻和冠帽之用。笄礼是古代女子重要的礼仪,十五岁时她们要结发上笄,以示成年可以嫁人。笄后来发展为簪,用以挽髻或戴在发间作为点缀之物。清宫后妃所用之簪有实用和装饰两种,实用的多光素无华,装饰的则常以金、银、玉、翡翠等制成凤及各种花的形状,装饰、镶嵌上珠玉、金银,其上花纹精工写实,有蜻蜓、蝙蝠、蝈蝈、葫芦等,整个题材内容有双喜福庆、年年如意、蝴蝶闹春、五福捧寿等,都充满了祝福祈愿之意。
除继承并胜于历代的簪钗之外,清代妇女们的首饰由于满族的影响,又创制出了扁方、钿子、流苏、头花等发饰。扁方出现于清代,是满族妇女头发完全上梳之后的支撑物,由金、银、翠、玉、玳瑁、伽南香等制成的扁方,在仅四厘米宽的面上雕刻镶嵌、点翠穿珠,其双龙、双凤、牡丹、灵芝、鱼藻、莲荷、万福、万寿、桃、石榴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造型,充满了吉祥和喜庆。
清宫满族妇女平日梳旗头,穿朝服时着朝冠,穿吉服时戴吉服冠或钿子。钿子佩戴有凤钿、满钿、半钿之分,它由钿花插戴组合而成,珠翠满饰,前长后短。钿花的材质多为金银质地,镶嵌金、玉、红蓝宝石、珍珠、珊瑚、琥珀、绿松石、翡翠等,题材有双龙戏珠、蝙蝠、翔凤、蝴蝶、葵花、菊花、如意云头等。再如流苏,宫中所藏吉庆有余流苏和佛手形流苏,也蕴含着吉祥之意。
指环又名约指、戒指和手记,汉魏之后成为男女之间寄情定信的纪念品。清宫戒指有翠玉、珊瑚、金银等,题材有双龙戏珠、花卉虫草、平安如意等。清宫的手镯巧用各种材料,工艺精巧华丽,有的一端有开口,其纹饰有花卉、龙、卍字、寿字等。
清宫的佩饰或悬于腰带,或挂于胸前,材质有翠玉、碧玺、伽南香等,其纹样龙、花蝶、子孙万代、灵芝、鱼、双喜和蝙蝠等,亦是充满了吉祥的祈求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