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Chinese Language Globalization Studies (2005 Issue 1)

Price: $11.47 $8.06 (Save $3.41)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吴应辉主编的《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5年第1辑总第8辑)》收入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教育宏观、微观研究文章近20篇。汉语国际传播宏观研究文章如: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1,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2,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3.国别传播研究如:拉丁美洲孔子学院发展的现状,越南语言政策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微观研究如:在华日韩青少年对中国语言文化认知与态度研究--以上海日韩国际学校为例,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典型案例:"政商孔校"四方优质资源整合模式--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案例研究。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研究涉及教材研究,如:论海外汉语教材话题及词汇的调查与选编,泰国汉语教材研究--以《汉语》为例,国际汉字教材编写的创新与探索--基于对《体验汉字》系列教材的分析与思考。涉及学习动机研究,如:泰国蓝康恒大学汉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还有书评,如:《语言习得机制》评介。
Table of Contents
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1)
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2)
汉语国际传播年度报告(2013)
拉丁美洲孔子学院发展的现状,困惑及对策
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学生汉字学习情况分析
国际汉字教材编写的创新与探索
——基于对《体验汉字》系列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美国名校精英式汉语强化教学模式对国际汉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研究述评
运用影视材料进行国际汉语教学的方法探究
泰国中文教育本科专业考察
泰国汉语教材研究
——以《汉语》为例
浅析新加坡华文“陕捷版”教材中我国古代经典的收录现状
越南汉语教学法现状与反思
——兼谈后方法理论对越南汉语教学法创新的启示
电视汉语教学中的“三教”问题
——以越南中央电视台电视汉语教学节目为例
“政商孔校”优质资源整合,实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
——以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基于数据库的美国孔子学院文化交流活动分析
汉韩示形量词用法比较研究
“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的分析与思考
——基于第六届“汉语桥”比赛试题
在华日韩青少年对中国语言文化认知与态度研究
——以上海日韩国际学校为例
《语言习得机制》介评
英文摘要
Sample Pages Preview
王磊(2008)对于体态语的分类较为详细,他从身体部位和表义功能两个角度对体态语进行分类:从身体部位上分为头部体态语、手势语、身姿语、距离语四大类,而后再进一步细分为头语、目光语等八小类;从表义功能上分为教学性体态语和调控性体态语,这种分类法与关英明、刘晶晶(2008)的分类相似,不同的是王磊再进一步划分出了卜一个小类。聂洪梅(2012)将体态语分为静态体态语言和动态体态语言以及有意性体态语言和生理性体态语言。朱文娟(2013)也同样从使用者的状态出发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
我们认为,由于体态语表现形式的多样,划分体态语的困难在于某些体态语无法确切归人某一具体类别,而不同类别之间相互交叉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就现有分类法而言,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际汉语课堂中,从身体部位出发对教师体态语进行分类显得清晰直观,易于理解,但往往会忽视体态语的作用和性质,而作用和性质方面恰恰才是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部分。因而我们较为赞同王磊(2008)从身体部位和表义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分类的方法,提醒大家区分教学性体态语和调控性体态语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而每一类别下又细分为诸多小类,既易于理解,又突显了体态语的作用和性质,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分类法。
三、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的特点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教师体态语的特点,并非每篇有关国际汉语教师体态语的文章都有所涉及。李恕仁(1998)着眼于体态语的社会属性,最早提出“体态语具有共性也具有民族性”,指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既具有可互相理解的共性,又因为民族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文化属性。此后,尉万传、张鲁昌(2003)认为以体态语为代表的非语言交际不仅有全人类性和民族性两个特点,还有遗传性、真实性和立体性。他们在同样强调共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又对已有观点进行了拓展。崔万宇( 2011)从体态语自身特征和使用情况出发,提出教师体态语特征为表意性、依附性、多义性和直观性,突显了体态语可表示意义却又不能脱离语言,意义可能随文化环境改变和直观易懂的特点。聂洪梅(2012)进一步指出教师的课堂体态语拥有直观性、文化差异性等六个特点,其创新之处在于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增加了一个随机性,指出在对外汉语课堂实践中,教师的体态语不能像别的教学步骤一样被科学规划和事先安排,而会伴随教学内容无意识地表现出来。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体态语,提高有效使用体态语的能力,避免使用无效的或容易误导学生的无意识体态语。
Chinese Language Globalization Studies (2005 Issue 1)
$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