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le Pages Preview



Preface
从公元前三世纪至今,西方翻译活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研究范式经历了漫长的传统研究阶段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自1972年霍姆斯发表《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以来,翻译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译学名家的努力下完成了翻译学的语言学转向、哲学转向、文化学转向、翻译过程转向、译者转向和现如今的技术转向。随着我国对外话语体系的建立,翻译市场对高层次、专业性、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人才培养任务成为重中之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材与课程关系密切。一本好的翻译理论教材可以帮助学生领略译家风采,也可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刻思考翻译理论。
《中国翻译理论选读》按照时间线进行编排,全面整理了三十位中国翻译思想家、理论家的学术经历及经典译论。本着“增长翻译知识、拓展翻译思维、夯实翻译理论和提升翻译技能”的原则,编者设置了“译海掬英”“译论摘录”“牛刀小试”“理论延伸”和“思维拓展”五部分内容。“译海掬英”部分主要介绍翻译思想家、理论家的生平、所属流派及其翻译思想的核心要旨;“译论摘录”部分则通过全面搜集理论资料,向读者呈现原版译论文章;“牛刀小试”部分是基于该翻译理论家的基本理念与主要思想,提供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以供学习者进行实操练习;“理论延伸”部分旨在拓宽视野,提供更多阅读资料;“思维拓展”部分设有与该翻译理论相关的问题,引导读者对该翻译思想家、理论家及其译论进行全面了解与深入思考。
本书特点如下:
(1)区域性。选取中国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翻译思想家、理论家并阐明其主要译论,思路明晰。
(2)全面性。搜集翻译思想家、理论家三十位,并摘录原版译论,内容翔实。
(3)人文性。提供原汁原味的译论文章,为广大翻译研究者、学习者及爱好者提供不同的研究思路,增长其翻译知识,拓展其翻译思维。
(4)实践性。根据每章主要译论,设有翻译实践资料与思考问题,引导读者进行深入了解,可为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考生提供备考经验。
本丛书面向我国翻译学方向的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同时,也适合广大翻译工作者及翻译爱好者研读。
《中国翻译理论选读》由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周亚莉教授、兰州信息科技学院讲师王鹏、甘肃省临夏县田家炳中学高级教师马中和共同编著。全书整理介绍了三十位中国翻译思想家、理论家,收录了他们的译论原文。具体分工为:周亚莉负责全书的章节结构安排、中国翻译理论家的选取与译论的选摘、资料统筹和内容审校;王鹏负责第一章至第十五章的内容编写;马中和负责第十六章至第三十章的内容编写。
本书各章第二节“译论摘录”部分的编写重点取材于陈福康的《中国译学理论史稿》和罗新璋、陈应年的《翻译论集(修订本)》,第三节“牛刀小试”部分的编写取材于贺莺的《英语笔译实务教材2级》,彭萍的《实用语篇翻译》和王大伟、韩忠华的《英语笔译实务(三级)》,特此说明,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笔下疏漏在所难免,敬希专家、同行和读者不吝赐教,使本书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