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窑烟袅袅的热土
第一节 建窑的地理位置 / 002
一、建阳古今行政建制沿革 / 002
二、建窑(水吉窑)地理位置 / 003
三、建窑系主要窑口地理位置 / 003
第二节 建窑的自然条件 / 006
一、丰富的森林资源 / 006
二、充沛的水力资源 / 006
三、独特的瓷土与釉矿资源 / 006
第三节 建窑崛起的背景 / 008
一、深厚的闽北陶瓷生产底蕴 / 008
二、发达的闽北宋代经济文化 / 009
三、兴盛的宋代斗茶之风 / 011
第二章
炉火映红的天空
第一节 建窑遗址的田野考古 / 014
一、建窑遗址的分布概况 / 014
二、建窑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 / 021
第二节 深受建窑影响的周边窑场 / 024
一、武夷山遇林亭窑 / 024
二、南平茶洋窑 / 027
三、建阳白马前窑 / 030
四、建瓯小松窑 / 030
五、福清东张窑 / 030
六、宁德飞鸾窑 / 031
七、江西铅山盏窑 / 031
第三章
横空出世的奇葩
第一节 建窑黑釉器的器形种类 / 034
一、建盏(茶碗)类 / 034
二、与茶碗相配套的茶器 / 036
三、文房用品 / 038
四、其他类 / 038
第二节 建盏胎体主要特征 / 041
一、灰黑胎 / 041
二、灰褐胎 / 041
三、红褐胎 / 041
第三节 建盏的釉色品类 / 042
一、黑釉 / 042
二、兔毫釉 / 043
三、鹧鸪斑釉 / 043
四、毫变釉 / 044
五、油滴釉 / 044
六、曜变釉 / 045
七、其他单色釉(杂色釉) / 046
第四节 建窑的窑炉及窑具 / 047
一、建窑的窑炉 / 047
二、建窑的窑具与工具 / 048
第五节 建窑建盏的款识 / 051
一、贡盏类 / 051
二、年号类 / 052
三、姓氏类 / 052
四、数字类 / 052
五、符号类 / 052
六、其他类 / 052
第四章
闻声宇内的华章
第一节 建盏与宋代斗茶文化 / 056
一、斗茶的起源 / 056
二、建盏与斗茶 / 057
三、斗茶的过程 / 060
四、斗茶的普及与建盏的流播 / 061
第二节 建窑建盏与海上丝绸之路 / 064
一、宋元时期建窑系瓷器的海外贸易 / 064
二、明清以来建盏流传海外的国家和地区 / 066
第三节 建盏对日本茶道文化的影响 / 067
一、日本茶道的起源与发展 / 067
二、建盏在日本茶道中的地位和作用 / 068
三、建窑对日本茶具陶艺的影响 / 069
第四节 建盏诗词作品精选 / 070
第五章
匠心非凡的工夫
第一节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恢复 / 080
一、1979—1981 年开展的建盏恢复攻关研究 / 080
二、建盏在高温下的物理化学变化 / 083
三、建窑建盏烧制技艺 / 083
第二节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 087
一、当代建窑建盏烧制过程 / 087
二、当代建窑建盏胎釉与烧成探秘 / 088
三、曜变、油滴的攻关实践和创新 / 094
第六章
梦圆千年的振兴
第一节 当代建窑建盏产业发展与前景规划 / 104
一、当代建窑建盏产业发展状况 / 105
二、当代建窑建盏前景展望 / 114
第二节 建窑建盏产学研合作之道 / 119
一、政府主导型产学研 / 119
二、企业创新创业为主导的产学研 / 120
三、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型产学研 / 121
四、混合主导型产学研 / 122
第三节 当代建窑建盏走向世界 / 124
一、改革开放初期文化交流 / 124
二、进入21 世纪之后的文化交流 / 124
第七章
雅俗共赏的佳作
第一节 宋代建盏的收藏与赏析 / 130
一、宋代建盏的基本特征 / 130
二、宋代建盏的鉴定要点 / 131
三、宋代建盏的拍卖市场 / 132
四、宋代建窑建盏赏析 / 133
第二节 当代建盏的收藏与赏析 / 167
一、当代建盏的传统韵味 / 167
二、当代建盏的美学特征 / 167
三、当代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群 / 168
附录一 建窑文化百年大事记 / 223
附录二 研究建窑建盏的主要文献 / 234
后 记 /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