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任务型初级汉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

Price: $11.19 $7.86 (Save $3.33)
Add to Wishlist

Details
《任务型初级汉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共包含八个章节,主要探讨零起点初级汉语教学阶段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课堂操作方法。其中,前言部分简单介绍了国内汉语教学领域任务型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现状和问题;第壹章是对任务型课堂中汉语学习者话题兴趣度和重要性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第二章到第六章,通过实验研究探讨初级阶段任务型口语教学模式、方法、课堂操作环节及评估办法;第七章简单探讨了任务型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八章介绍了一套纯任务型教学理念的教材《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br/>
<br/>
<b>Editor's Recommendation</b>
<p>《任务型初级汉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能为从事初级汉语教学并渴望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p>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对汉语学习者话题兴趣度和重要性认知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调查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调查设计
第三节结果与讨论
第二章初级汉语口语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第一节选题
第二节研究设计
第三节任务型教学材料
第四节任务型汉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第五节实验过程
第六节结果与讨论
第七节初级汉语口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
第八节总结与讨论
第三章任务型课堂重述反馈模式研究
第一节什么是重述
第二节关于重述研究的文献回顾
第三节研究设计
第四节结果
第五节讨论
第六节对实践的意义
第七节结论
第八节余论
第四章任务型课堂互动实验研究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研究设计
第三节实验过程
第四节实验结果及讨论
第五节总结
第五章课堂组织管理与小组活动设计
第一节课堂组织管理
第二节小组活动设计
第六章任务型课堂的评估与反馈
第一节形成性课堂评估的内涵
第二节形成性课堂评估的构成
第三节形成性课堂评估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施
第四节初级汉语口语课学生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第五节基于初级汉语口语课学生综合
评价模型的档案袋评价方法
第六节保证评价实施效果的因素
第七章对任务型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的一些思考
第一节综合课的性质
第二节综合课的目标
第三节综合课的教学内容
第四节综合课的教学方法
第五节任务型初级汉语综合课中的文化因素
第六节如何将文化因素融入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
第七节文化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
第八章任务型口语教材——《新目标汉语口语课本》
第一节背景
第二节编写理念
第三节教材内容
第四节教材体例及使用说明
第五节教材特色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任务型口头测试题举例
附录二:前期研究问卷
附录三:前期问卷数据
附录四:修正性回忆、调整性回忆和没有回忆举例
附录五:前期实验数据
附录六:互动提示单
附录七:不同水平组间对重述正确回忆
频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附录八:重述长度对正确回忆频次的配对T检验
附录九:教学任务
附录十:口头测试任务
附录十一:调查问卷
Sample Pages Preview
Sample pages of 任务型初级汉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 (ISBN:9787519208455)

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首先应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已有的汉语水平,提供难度相当的输入话语,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工作记忆的容量,尽量为学习者提供短而有效的输入形式。根据本研究,音节数在6个以内的重述,对初始话语改动在4个语法项目以内的重述,学习者会更易于进行正确回忆,并且能够进入长时记忆,以备使用。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的课堂用语如果能尽量控制在6个音节左右,并且对学习者初始话语的改动在4个项目以内,可能更容易被学习者注意到,并且易于接受乃至理解。
在对两位教师进行的访谈中,他们认为,由于汉语本身的特点,教师对学习者的反馈用语,对学习者的初始话语改变项目在3—4个为宜;因为如果改变较少或无明显改变,则达不到对学习者注意的刺激,即达不到输入理论中的“i 1”。而改变项目过多,则不利于学习者接受以及吸纳使用,反而增加教学中的困难。这也从实践的角度,支持了我们的研究假设三。
(三)对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的启示
根据互动假说,互动,尤其是包含了意义协商和反馈的互动,可以促进第二语言习得,其原因主要在于互动为学习者提供了可理解的输入和互动性的反馈(Gass,1997; Long,1996);同时,它推动学习者改变自己的初始话语。也就是说,互动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机会,使他们形成关于自己的话语与目的语之间差异的假设,进而对自己不合目的语的话语进行修正或调整。
任务型初级汉语教学:从理论到实践
$7.86